首页 | 科普园地 | 育儿知识
"孩子总是打嗝,刚刚去了消化科,医生却让我们来看神经内科。"
面对家长的质疑,坐诊的南京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丁乐仔细查看了病历,再次询问了病史。
这个14岁女孩,近半年来反复出现打嗝伴有发声,尤其是在情绪紧张、焦虑的时候更加明显,但若放松下来,或是入睡后就能得到缓解。
丁乐表示:“初步怀疑,孩子可能是抽动症。”家长却难以接受:“孩子又不抽,怎么就是抽动症了?”
在排除了其他可能伴有抽动的神经系统疾病后,确诊为抽动障碍。
1、大部分抽动症,以这些“小动作”首发
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多样,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。
临床上大部分患儿是以眨眼、吸鼻子、耸肩等面部的运动性抽动,或清嗓子、咳嗽、吐痰、打嗝等发声性抽动为首发症状。因此,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的‘小动作’,却没有其他全身症状,家长就要小心抽动症了。尤其是5-10岁的学龄前、学龄期儿童。当然,抽动症障碍的症状不仅限于此。还有些复杂性抽动症患儿会出现模仿别人的语言、动作,说脏话,表情紧张、触碰他人等,这些都是需要家长注意的。
2、抽动症影响的不仅是身体,还有心理和未来
很多家长认为,“不就是小动作吗?长大肯定就好了。”确实,90-95%的患儿的抽动障碍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改善或消失,但在抽动症状出现的过程中,却会给孩子造成心理、学习和身体上的不同损害。
心理上:孩子可能由于抽动行为出现害羞、自卑,远离同龄人,进而出现孤独、抑郁等心理问题。
学习上:在抽动行为的影响下,患儿上课的注意力严重下降,学习成绩下滑。
身体上:一半以上的抽动症患儿可能出现多动症、强迫症、情绪问题等行为障碍,这将导致病情加重,影响患儿的正常学习和生活。
因此,各位家长,要多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,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小动作。如果发现异常,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。
3、为什么孩子会有抽动症?
(1) 不适当的家庭管理方式,父母比较严格,给予孩子的压力较高;
(2)合并感染,如感冒、过敏、拉肚子等;
(3) 沉溺手机或电脑游戏,引起过激的情绪波动;
(4) 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,如单亲家庭,或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;
(5) 心理和情绪过于追求完美;
(6) 不良的饮食习惯,喜欢喝兴奋性饮料,如茶,咖啡,喜欢吃巧克力等。
4、抽动症治疗是个全方位,又漫长的过程
抽动障碍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这不仅仅是医生的事儿,更需要学校、家庭、孩子等全方位的关注、支持和参与。
各位家长,其实你们能做的真的很多、很简单,却也常常是非常有效的:
(1)不要过于关注孩子症状,不要紧盯孩子表现,相信经过治疗他会慢慢好起来;
(2)给孩子平和稳定的环境和家庭支持;
(3)尽量让孩子忙碌起来,不过度关注自己症状,不要沉溺电子产品,国外报道可以尝试每天擦地板;
(4)做好睡眠管理,保证充足睡眠;
(5)做好孩子的学校管理,尽量不要让周围同学嘲笑和歧视他,以免出现心理问题;
(6)让孩子学会适度放松,可以每天进行户外活动。
来源微信公众号:南京市儿童医院
广州路院区:南京市鼓楼区广州路72号 河西院区:南京市建邺区江东南路8号
南京儿童医院版权所有@2008-2019 www.njch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:苏ICP备0503622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