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方APP

官方公众号

科学研究

Scientific Research

药物专业

首页 | 科学研究 | 临床试验

小儿肾病专业
发布日期:2025/4/16 来源:南京市儿童医院 浏览次数:93次

小儿肾病专业

专业负责人:张爱华

PI:张爱华

南京市儿童医院肾脏专业组最早成立于1979年,1985年成立血透室并开展全国首例儿童血液透析治疗,1991年开展腹膜透析治疗,1999年起常规开展儿童肾活检术。2004年,与泌尿外科合作,进行了全国儿童医院首例肾移植术。2005年成立独立的肾脏科专科病区,2006年成为南京市重点专科,2008年成为江苏省重点临床专科。专业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、学术梯队结构合理、有较强临床和科研能力的学术队伍。目前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 人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1 人、国家“万人计划”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 人、江苏省特聘教授3人、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。有正高职称医生7人,副高职称医生6人,3名博士生导师,周一至周五两院区均全天开放专科门诊,并设立血液净化门诊、肾移植术后管理门诊、遗尿门诊等专病门诊。本学科诊治范围广、诊治病种全、疑难病人多、外院转诊病人多、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多,在江苏省乃至全国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持续增强。

主要研究成果:1、本学科主持制定了中国儿童紫癜性肾炎诊治循证指南、中国儿童慢性肾脏病生长障碍诊治循证指南、中国儿童慢性肾脏病-矿物质和骨异常诊治循证指南、中国儿童慢性肾脏病合并贫血诊治循证指南;2、本学科牵头成立了江苏省儿科肾脏专科联盟,涵盖江苏省各县市49家医院,目前已主持或参与多项全国多中心RCT研究;3、本学科进行了国内年龄最小新生儿的肾活检穿刺术;在国内率先开展无主机床边连续静-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技术、单针双腔颈静脉插管留植术、改良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等,促进肾脏替代治疗技术更广泛地在儿科开展并趋向低年龄(最小日龄1天)、低体重(最小体重0.8Kg),极大提高了危重患儿的抢救治疗水平;4、开展遗传性肾脏病分子诊断和靶向干预,实现遗传性疾病的精准诊治;5、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儿童慢性肾脏病的早期事件,首次揭示线粒体功能障碍介导儿童慢性肾脏病的分子机制。围绕线粒体功能障碍开展的系列研究正在向临床转化。建立了遗传病分子诊断平台,开发低磷性佝偻病早期诊断试剂盒,并进行产品转化和推广应用。

本学科近年来共发表 SCI 论文 170 余篇,累计影响因子 750 余分。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 1 项、宋庆龄儿科医学奖 1 项、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/三等奖 2 项及江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1 项。教学方面参与多项儿科专业书籍的编写并担任主编、副主编。

PI简介

张爱华

二级教授,二级主任医师,博士生导师,现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,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学院院长。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,国家“万人计划”科技创新领军人才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,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,江苏省特聘教授,江苏省“333工程”第一层次培养对象,现任江苏省儿童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,南京医科大学儿科研究所所长,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肾脏科学科带头人。

近年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/重点项目2项/重点国合项目1项/面上项目4项等国家和部省级课题共计30余项。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、Science Advances、Advanced Science、Nature Communications、PNAS以及肾脏病领域顶级期刊J Am Soc Nephrol和Kidney Int等发表SCI收录论文180余篇。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、中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、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/三等奖以及中华肾脏病青年研究者奖等。目前担任国际小儿肾脏病学会理事、亚太小儿肾脏病学会理事、中华医学会罕见病学分会常委、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兼肾脏学组组长、江苏省医学会罕见病学分会主任委员、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,《Kidney Disease》杂志副主编,《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Renal Physiology》和《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》等编委。

 

 


广州路院区:南京市鼓楼区广州路72号 河西院区:南京市建邺区江东南路8号
南京儿童医院版权所有@2008-2019 www.njch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:苏ICP备05036229号-1